首页

中国女王调教高跟鞋网站

时间:2025-05-26 12:05:07 作者:市场监管总局部署开展移动式大型游乐设施专项整治 浏览量:93670

  中新网贵港11月10日电 题:广西乡村发展中药材种植 民众致富有“良方”

  作者 岑记华 苏蕊花

  近日,走进广西贵港市港北区庆丰镇太兴村的乡间田野,放眼望去,一片片芡实种植基地映入眼帘,芡实叶片犹如墨绿圆盘铺满水面,长势喜人。

图为村民在管护芡实。岑记华 摄

  “我们村从2018年开始,流转土地种植芡实,既增加了村民就业机会,又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,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0余万元(人民币,下同)。”庆丰镇太兴村党总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陈加西说。

  近年来,太兴村在低洼地区种植芡实,发展生态农业。

  芡实素有“水中人参”的美誉,多生于池沼、湖塘等浅水之中。中医认为,芡实有益肾固精,补脾除湿之功效,是珍贵的中药材和天然绿色补品。

航拍芡实种植基地。岑记华 摄

  据了解,太兴村通过“合作社+村集体”的种植模式,种了680余亩芡实。其中,该村流转500余亩土地给庆丰镇祥源芡实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芡实,又以村集体为单位种了180余亩芡实。如今,小小的芡实已经变成了富民兴村的大产业。

  “我在太兴村种了500余亩芡实,在青岭村种了200亩,在大圩镇新建村种了395亩,预计亩产芡实300斤至400斤,亩产值2200元,总产值可达242万元。”庆丰镇祥源芡实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伟祥介绍。

  与传统农作物相比,中药材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强、经济效益好,民众种植积极性高。在管护、采收等农忙期间,基地务工需求比较大,给附近的村民提供了“家门口”就业的机会。

图为村民在采收藿香。肖梦诗 摄

  在港北区武乐镇逢宜村藿香种植基地里,工人挥舞着镰刀将成熟的藿香连株割下,整齐摆放在田垄旁晾晒。

  “现在还没到农忙季节,听说藿香基地招人,我就约上村民一起来这里干活,每天干8小时左右,一天能挣100余元。”藿香采摘工人冯庚英说。

  据藿香基地负责人林仕文介绍,今年基地种植了100亩藿香,现在已经成熟了,产量预计有30吨至40吨,每天需要5名至6名工人采收,目前已经采收了50亩。

  小小中药材,既是治病救人的良药,也是增收致富的“良方”。目前,港北区中药材种植面积约2万余亩,中药材种植的合作社有10个,其中种植有穿心莲1700亩、芡实1100亩、艾草279亩、紫苏227亩等。(完)

【编辑:叶攀】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海太长江隧道工程首块底板顺利浇筑完成

传承文化经典,中国铁建在产品上不断思考与革新,通过创新的设计理念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融合,打造出不仅仅是房屋,更是承载着文化记忆与历史传承的高品质生活空间。

郑栅洁:宏观经济政策会继续加强

上述风险事件集中反映出中小银行艰难的经营现状。总结来看,中小银行整体呈“量多质弱”的特点,较国有大行和股份行而言,中小银行盈利能力普遍较弱,抗风险能力较低,风险抵补能力弱,且高风险机构聚集。根据央行公布的2022年四季度金融机构评级结果,高风险银行346家,城商行、农合机构(包括农商行、农合行、农村信用社)和村镇银行的数量分别为16家、202家和112家,占比高达95.4%。中小银行一方面资产质量偏差,城商行、农商行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.90%和3.25%,高于商业银行的平均水平(1.62%);另一方面,能够承担损失的自有资金较少,资本充足率显著低于国有大行和股份行。

农机给力 农民省力(产粮大县探丰年)

马面裙的风靡,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。从面料供应商到设计师、生产商,再到销售商,汉服产业链蓬勃发展。同时,马面裙的流行也促进了文化旅游、非遗传承等领域的发展,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
日本民众发起集体诉讼 要求停止核污染水排海

除专业赛事外,上海徐汇滨江西岸也搭建了嘉年华场域,让人们在观赛的同时,也能沉浸于极限运动节氛围,体验“体育+生活”的趣味。(记者 郑莹莹 制作 乐小敏)

重庆东站枢纽新城核心区正式开工

据统计,本届竞争力前百家企业(百强企业)2023年主营业务收入合计65380亿元(人民币,下同),同比增长10%。百强企业中,主营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有16家;入围企业最高主营收入规模超过6000亿元,最低主营收入接近100亿元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女王论坛